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以来,乌拉特前旗新安镇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摆在首要位置,高举产业振兴大旗,注入文化振兴灵魂,强化人才振兴驱动,筑牢生态振兴本底,紧抓组织振兴纽带,聚焦五大振兴战略,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引领各项工作迈入新阶段。
面对新时期农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新安镇积极探索深化“村企联合经济体”新路径,以发挥村级基层组织作用为起点,由镇党委牵头,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在镇域层面打造“新安镇特色食品产业加工园区”,政府负责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村集体负责解决微工厂场地和用工,全力推进“党组织+微工厂+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运用“租金+薪金”的增收致富渠道,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万元,带动周边近30个农民就业,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动员周边5个村与工厂“抱团取暖”,形成集体经济联合体,以合作的形式签订原材料订单把村集体经济同企业进行利益联结,将新安特色优质农产品转变为农商品,带领农民参与进村集体经济中来,形成企业和集体经济产业分工合作、辐射带动的格局。深化产业链一体谋划、一体解难、一体服务发展模式,摸清园区工厂生产需求,扩大传统经营业务,延伸服务范围,设立直播平台,贯通“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持续探索“1+X”党建(即一个党支部联合多家园区企业),成立临时党支部正式拉开了村企党建共建的序幕。镇党委精心制定《新安镇特色食品产业加工园区临时党支部运行规则》等制度,确保链上支部、企业有指导、有收获、能延续。充分吸纳企业党员、村中致富能手、优秀人才进入党支部,采用不定期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的方式,定期开展党建结对活动,助力双方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办事能力不断提升。
天下多才,在所用之。新安镇着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书记项目,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完善基层组织人才资源配置,持续实施“头雁”强基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通过“最强党支部”评选、村书记“比武争星”活动推动党组织书记完善革新;不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在火热实践中“墩苗”历练,实现年轻干部人才成长和基层组织建设“双向奔赴”,目前,12名选调生全部下派到村,全镇共68名干部包村。发挥各村党代表作用,建立“党代表+”服务人才团队,将村中的“田秀才”“土专家”纳入服务团队,定期开展“送技下乡”“送技上门”,因地制宜搭建人才培训阵地,将“党建”与“人才活动”相联结。截至目前,开展农村种植技术培训10余次。依托内蒙古朔河禾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新安镇小麦科技小院以及市级“河套英才”乡村振兴人才团队的禾兴农业乡村振兴服务队,与多家农科院校合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项智慧农业应用技术研究,致力于农作物增产提质增效,引领推动黄灌区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
物质兴“强体”,文化兴“铸魂”。文化具有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村民的作用。近年来,新安镇加大乡村文化资源运用力度,不断投入建设文化站、村文化室及健身器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文艺汇演”“红光村小麦庆丰收”等系列活动;持续用好草原书屋和活动广场,充分挖掘村民最需要最迫切补足的“精神食粮”,添置提供充实图书、报刊、电影等公共文化服务用品;东方红村发挥巾帼力量,妇女们的巧手点“草”成金编制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库中草编的“新名片”,使老手艺焕发“新活力”;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强化“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组织建设,有力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引导群众既要“鼓口袋”也要“富脑袋”。
聚力生态宜居,成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激发了村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合村庄规划、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清运等内容,号召村民广泛参与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近几年,下大力气种植杨树、柳树、沙枣树等20余万棵。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全面净化绿化美化房屋、庭院、村庄,争做美丽庭院的创建者,争做和谐庭院的维护者;用“庭院美”聚合“乡村美”,以家庭“小美”带动乡村“大美”,谱写美丽人居环境新画卷。
红光村“移民新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道路、给排水、排污、绿化、美化及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形成宽敞、干净、有序、美观的村容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现有143户、435人入住。
建强组织阵地,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抓好乡村振兴“主心骨”,选优村级班子,打造乡村振兴“先锋队”,新安镇共13个村,93名“村两委”成员,通过换届与届中分析调整,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平均年龄43.5岁;学历层次大幅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0.1%,真正实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选出来、推上去;用强手段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开展持续整顿,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党支部的建设质量。完善村干部教育机制,不间断开展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提高村干部活学活用的能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新安镇将抓牢基层党建的“金钥匙”,兴产业、聚人才、塑文化、固生态、强组织,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